海洋垃圾下肚 信天翁沒命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人類將海洋視為大型垃圾場,所有廢棄物全往海裡丟,這些廢棄物並沒有消失,而是隨著洋流匯聚在某些定點,形成大型垃圾島,或者被海生動物誤食,造成了牠們的死亡。台灣的民間團體近年參與國際淨灘行動(ICC),邀請志工撿拾廢棄物,還給海灘美麗原貌,11日長期參與淨灘活動的黑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泰迪以海漂垃圾為題,分享海洋保育的理念。
▲2010年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舉辦的淨灘活動,清出許多寶特瓶。(圖∕張泰迪 文∕呂苡榕)
「曾經聽一位開船的民眾說,每次要進基隆港,都得先繞過一座垃圾島。」張泰迪說,台灣海岸有許多垃圾,部分原因來自全台403座垃圾掩埋場,有15座在海岸邊、19座位於河岸。雖然海邊的垃圾掩埋場築有堤防,但來一個颱風,照樣讓掩埋場的垃圾向外流散。每次海浪潮汐,都讓廢棄物在海灘上留下一道又一道的痕跡。
海漂垃圾流往何處?以台灣的西部的澎湖吉貝嶼為例,這個人口不到一千人的小島,強勁的東北季風將吹來中國與台灣的垃圾,一起積聚在此。另外,在北太平洋上,則形成了兩個相當巨大的垃圾島,這些垃圾嚴重影響生活在北太平洋的信天翁。
誤食受困 海鳥早夭
北太平洋上的中途島,每年有50萬隻信天翁幼鳥誕生,他們的父母錯將垃圾當成食物餵食給幼鳥,導致近20萬幼鳥死亡,每年因垃圾而受困或致死的生物數量多達百萬。原本聚集在由海草組成的魚礁中生活的小魚,現在則是聚集在由垃圾組成的浮島周圍。
除了垃圾造成的問題,廢棄魚具也是另一個海生動物的致命危機。張泰迪指出,北太平洋是遠洋漁業主要作業場所,以鮪魚等大型魚類為例,漁船會使用「延繩釣」捕捉鮪魚,這些延繩釣的魚鉤或漁具,可能因故鬆脫而漂浮在海中,讓許多會潛入海中捉魚的海鳥遭困而死亡。由於北太平洋幽靈魚具問題嚴重,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提出一項清除魚具的計畫,希望恢復安全的海洋生活空間。
流浪廢物 漂流全球
海洋垃圾隨著洋流飄散,成為全球性議題,兩年前八八風災席捲台灣,東部山區沖刷的漂流木兩個月後到達日本,日本海上廳發出警告,要漁船注意漂流木。而日本鹿兒島大學的藤枝教授,分析中途島上因誤食垃圾而死的信天翁肚子內的打火機,發現其中58.2%來自日本,18.8%來自中國和台灣,1.2%來自韓國。而他也根據海上打火機的漂流路徑,標記出垃圾的旅行地圖,讓人看見小小的垃圾居然影響了千里之外的生物。
▲中途島上的信天翁,居家環境被海漂垃圾掩埋,嚴重影響他們的生存。 (圖∕張泰迪 文∕呂苡榕)
台灣民間團體陸續加入清除海灘垃圾的行列,企圖減少海漂垃圾對環境的影響。根據去年國際淨灘活動的統計,海灘垃圾以塑膠袋、玻璃飲料瓶與浮標名列前三名,另外可見許多塑膠拖鞋和寶特瓶。國際間訂定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約束船隻在公海上不得亂丟垃圾。
淨灘與垃圾回收面臨許多困境。張泰迪指出,以保麗龍為例,目前業者只回收乾淨保麗龍,其他則沒有回收機制,因為保麗龍沒妥善處理,歐盟乾脆下令包裝材料一率禁用保麗龍,減少使用量,但台灣卻沒有類似的強力政策,從源頭管制廢棄物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