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蚵架、保麗龍…從台灣漂到日本(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2015-07-25 03:57:47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台南沿海以浮棚式養蚵,須藉保麗龍的浮力支撐蚵棚,保麗龍易受風雨破壞碎裂。 圖/台南社大提供
台南海岸四處可見被海潮打上岸的保麗龍塊與廢棄竹蚵架。 圖/台南社大提供
分享
現在是牡蠣盛產期,走在台南的海岸線,隨處可見保麗龍塊、碎屑及竹蚵架散布沙灘上,這些海洋垃圾除了汙染台灣海域,也一路漂到日本,成為環保人士口中的「白色怪獸」,來源是沿海的浮棚養蚵業者。
四到七月是牡蠣盛產期,沿海浮棚式養蚵使用大量保麗龍,收成季節因破損大量散落在沿海,隨洋流四處漂散。
台南市環保局出動機具夾取保麗龍塊,送往焚化爐,但每夾一次,就有大量的保麗龍碎屑散落,比米粒大一點的細屑隨風飄散;每個周末都有志工到海岸清理,但因撿拾困難,怎麼清也清不乾淨,只能任由洋流帶走。
「這是政府放縱的結果。」台南社區大學研究員晁瑞光表示,他每周帶志工到沿海淨灘,十幾年來,保麗龍穩居海岸垃圾排名冠軍。他說,蚵農用保麗龍養蚵,傷害海洋環境,市府雖建立保麗龍與竹製蚵架的回收制度,但海岸還是滿布這些廢棄物,效果不彰。
台南市是浮棚式養蚵重鎮,近海約一萬棚蚵架,年產值超過八點五億元,每年每棚要用掉近廿塊長一公尺、寬與高各四十公分的保麗龍,支撐蚵架浮在水面上,保麗龍壽命約三年。
台南市漁港及近海管理所指出,蚵農大多在六月底前收成牡蠣,避開七月以後的颱風季;但因七月過後的蚵價上漲,近來也有不少蚵農賭運氣,遲到七月才收穫,一旦鋒面或颱風過境,蚵棚隨風四散情況嚴重。
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名譽教授高家俊表示,保麗龍漂在海上,可能要上百年才會分解,汙染海洋生態,其實蚵農可用其他環保材料取代保麗龍,但因成本考量打退堂鼓。
台南市農業局長許漢卿表示,正研究提高罰款,並以獎勵金鼓勵蚵農回收,同時協助尋找替代材質。但晁瑞光認為,蚵農製造的事業廢棄物,用公帑獎勵回收清理並不公平,應由蚵農自行吸收。
蚵農則稱,養蚵是「看天吃飯」,大風雨一來常血本無歸,多數蚵農都依規定回收,只有少數棄置,情況已經比過去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