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麗龍蚵棚危害 台南海岸悲鳴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新聞資料 2015-08-30 · shelly · 保麗龍、蚵架 · 點閱數:800
原本只是進行生態採蚵體驗,南大附小學生卻因此看見台南這個低碳城市的海岸悲歌,組成「蚵學小飛俠」隊伍,長達九個月進行社會領域「蚵難?樂蚵蚵?」研究,昨日於成大水工所實驗所進行成果報告,學生希望市府短期編列預算、資訊透明化及研發環保浮具,長期則應禁用保麗龍和建立蚵的生態履歷等。
附小老師張景傑、陳怡均去年推出「蚵」主題式教學活動,其中學生莊詠晴、陳家萱、陳炘榆、韓欣恬和李昆圃觀察到海灘上滿布廢棄蚵棚竹子和保麗龍浮具,組成「蚵學小飛俠」研究團隊,透過網路、文獻資料和訪查等,了解這項環境公害的成因和結果。
學生指出,一座蚵棚平均只有二至三年壽命,每年海面上約有一萬座蚵棚,成為台南海洋廢棄物主要來源。學生透過微電影、簡報、問卷等方式調查,他們訪問農業局漁管所,了解成本是現行難以找到取代保麗龍浮具的主要原因,預算不足、人力不夠,讓台南海岸的悲鳴年復一年。
這群具有探索精神的學生從網路發現日本廣島政府的相關作法,包括融資協助蚵農使用環保浮具、推出〈牡蠣之歌〉鼓勵消費者品嘗等。學生說,保麗龍浮粒造成汙染、魚群恐誤食,造成生態浩劫,焚燒也造成空汙,長期而言,應該禁用保麗龍。
昨日學生和專家學者座談,參加者包括成大水工實驗所副研究員張引、成大工設系主任馬敏元、南台創新產品設計系老師劉大琦、台南社大研發會理事長黃煥彰、南大附小校長許誌庭、前立委王幸男、蚵農王光華等人。
與會者感佩學生不再單純坐在教室吸收知識,而是起而行設法解決問題,並呼籲政府單位下定決心,共同解決海洋和地球如今資源消耗殆盡的浩劫。
- 南大附小學生組成「蚵學小飛俠」團隊,投入研究保麗龍蚵棚所造成的海洋汙染等問題。 (記者林雪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