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122
:::

威尼斯的眼淚6--治水工程轉捩點 難抹滅水患烙印

轉載自  大愛影音網  http://media.newdaai.tv/

大自然的力量,歷史會說話,今天威尼斯的眼淚系列報導,要帶您看看,水,對威尼斯人影響有多大、烙印有多深!在42年前,威尼斯老一輩的人都記得,1966年的11月初,水都遭逢世紀水患,超過一萬五千人無家可歸,還引發二次大戰以後最大的移民潮,十年之內,人口流失將近三萬人。慘痛的歷史教訓,也成為威尼斯治水工程的重要轉捩點,一系列的防洪措施陸續動工。42年後,我們的鏡頭要帶您來到當時水患受創最嚴重的離島漁村,水患痕跡歷歷在目,一場大水,改變的是威尼斯人的生活型態。大愛新聞,來自威尼斯的報導。

從威尼斯本島,搭乘水上巴士,來到最外圍的離島麗都島,還得再換公車,公車再用渡輪接駁,花了將近兩個小時,才來到威尼斯南部、人口不到三千人的漁村,Pellestrina。

居民騎上單車,吹著海風,享受愜意的時光。這裡少了本島的觀光人潮,卻保留下更多的生活空間。

而這樣寧靜熾熱的午後,因為大愛台記者遠從台灣造訪,喧嘩起來。

剛下課的中學生,對於神秘東方,充滿好奇。

今年52歲、熱情大方的凡內蘿太太,含飴弄孫;但回想起40多年前,當她比這些少年還小的時候,那場驚世災難,餘悸猶存。

居民 凡內蘿:「我記得當時我才九歲,那是很可怕的一天,我很害怕,還好沒有人喪命。」

1966年11月4號,威尼斯遭逢史上最大水患,來自北非的西洛可風(Sirocco)在亞德里亞海掀起四公尺巨浪,沖毀三百多年歷史的堤防murazzi,位於Pellestrina路段,三千多位居民緊急撤離避難。凡內蘿太太還清楚記得、那天堅守家園的驚險過程。

居民 凡內蘿:「他們(大人)就把我們四個人抱著,從窗口送到樓上。當時我妹妹四歲、弟弟六歲,我爸媽就留在一樓。」

當年抱著她的媽媽,如今已白髮蒼蒼,問她當時為什麼不走?

居民 瑪莉亞:「因為這是我的家。」

家裡的一切,除了是畢生心血,更是情感累積,老奶奶說什麼也要堅守家園;而放眼整個家中、水患的痕跡。

居民 凡內蘿:「海水慢慢進來,鹽分在牆上滲透,損壞了所有牆壁,整個家都必須重新翻修。」

水患的記憶,無所不在。

居民 凡內蘿:「你看,這裡以前是造船廠,那時候水淹很高什麼都看不到,現在這些板凳已經加高了。」

灑進來的陽光,帶來溫暖膚慰。水患過後,老奶奶的家保住了,但威尼斯人的生活型態卻徹底改變了。

氣候變遷與經濟研究專家 Carlo Giupponi:「(1966年水患當時)威尼斯有一萬六千人住在一樓,這些人面對水患首當其衝,他們失去所有,絕大部分的人選擇離開城市。」

世紀水患,不但讓許多威尼斯人不敢繼續住在一樓;更造成威尼斯二次大戰以後、最大的移民潮。威尼斯本島,水患前後的十年之間,人口流失將近三萬人之多。這場40多年前的水患,也讓威尼斯重新正視大自然的力量,治水工程密集展開。

記者 何佳璇:「水患過後,當地政府在面向潟湖區興建了這一道堤防、還有地下的排水系統,希望守護Pellestrina島上的居民,能夠繼續安居樂業。」

不只是外島,威尼斯本島面對大水威脅,同樣嚴陣以待。光是歷史中心聖馬可廣場,防洪斥資就超過兩千四百萬美元,卻無法根治水患。2008年12月,洪水肆虐的景象依然歷歷在目。面對今日大自然的強力反撲,威尼斯千年文明的累積,顯得渺小脆弱。

科學顧問:威尼斯海洋科學研究中心Georg Umgiesser
氣候變遷與經濟研究專家 Giuseppe Gambolati
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主任 許泰文
行政院國科會補助
大愛新聞 何佳璇 歐宏瑜 義大利報導
2009/06/1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1F3l4tKxzs&feature=player_embedd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