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122
:::

威尼斯的眼淚7--水都威尼斯下沉 百年下沉28公分

轉載自  大愛影音網  http://media.newdaai.tv/

威尼斯、一個全球知名旅遊景點,也是一個在與大自然抗衡下、漸漸在下沉的城市。今天威尼斯的眼淚系列報導,帶您探討造成威尼斯陸地不斷下沉的原因。這個數據先提供給您,水都威尼斯在最近的一百年內已往下沉了28公分,主要包括全球暖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了11公分;以及長期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17公分,加起來28公分。不要小看這28公分,威尼斯政府得必須不斷填高路面,還得面臨淹水範圍逐年增加的危機。科學家提出一套提高城市的做法,運用海水、把它抽出來灌入到地層裡,提高整座城市;十年下來,平均可以提高三十公分,但這都僅限於紙上談兵。

festa della Sensa(森薩節),五月威尼斯特有的慶典,紀念八百多年前,昔日的聖馬可共和國,成為亞德里亞海霸主。象徵權力的戒指,被拋進海中,代表威尼斯征服了這片大海。

千百年來,自以為駕馭海洋的威尼斯人;如今,海,卻成了威脅他們的生存危機。

從小在威尼斯長大,從事建築工程超過四十年的資深建築師,也對水都不斷下沉,憂心忡忡。

威尼斯資深建築師 Crstiano Gasparetto:「上個世紀的前五十年,和海平面相比,威尼斯下沉了28公分,這28公分其中有11公分是因為海平面上升,其他主要是因為工業區超抽地下水。」

離開威尼斯本島、搭船往西走,就來到威尼斯歷史最悠久也是最大型的工業區馬格拉(Marghera),這裡從1950年代,超抽地下水20年,是導致陸沉最主要原因。沙質地層失去水分,孔隙壓縮,造成地層下陷12公分。威尼斯政府七零年代禁抽地下水、杜絕地層下陷的人為因素,卻不能阻止水都下沉。

帕多瓦大學教授Giuseppe Gambolati:「主要是(河流帶來的)沉積物,長期在潟湖區沉澱,自然因素每年造成的地層下陷,是0.5公厘,這樣的地層下陷現在仍然發生,未來也會持續下陷。」

在威尼斯,沉沒的痕跡,隨處可見。地層下陷導致運河沿岸的水門受到河水侵蝕;家家戶戶,只好不斷加高水門、防止浸水。

要抬高的不光是水門,更包括人來人往的街道。

「地層下陷導致威尼斯必須不斷加高路面,光是在San Patalon教堂附近,高度落差就將近20公分。」

施工人員:「之前地板高度是在這裡,現在要加高到17公分。」

即使不斷?高路面,地層下陷引發的公共安全問題還是無法解決。像這座拱門,因為地層下陷而出現裂痕,卻是一旁飯店的員工Cristina每天必須經過的地方,如果沒有政府處理,一旦拱門垮塌,後果不堪設想。

鳳凰歌劇院附近飯店員工Cristina Paggiaro:「你們看到這裡有一道裂痕,也就是地層下陷的明顯痕跡,他們(市政府)正在進行建設,用這個來支撐拱門,讓拱門不會垮下來。」

拱門再走幾步路的距離,就來到威尼斯最重要的藝文殿堂、超過兩百年歷史的鳳凰歌劇院(1790),這裡,也刻畫出迫切的沉沒危機。

帕多瓦大學教授Giuseppe Gambolati:「這是舊的路面,它受到周期性而且頻繁的水患,所以必須加高來避免再次淹水,這是威尼斯海平面上升和陸地下沉的例證,從畫面中你可以看到,(加高的高度)大約是30到40公分。」

為了防止威尼斯持續下沉,研究地層下陷超過三十年的Gambolati教授提出計畫,要利用工廠抽取地下水的原理、反向操作,把海水重新注入地層,提高整座城市。

帕多瓦大學教授Giuseppe Gambolatia:「我們會有12個工地,在威尼斯周圍注入海水,大約十年可提高(威尼斯)三十公分,從這個圖表可以看到橘紅色的部分,上升的情況非常平均。」

抬高城市的做法,早有前例。1950年代,美國加州長灘利用相同原理,提高地層三十三公分(13英吋),而威尼斯地質結構更平緩,更容易成功。但計畫在2003年提出後,卻得不到政府經費落實;而眼前的下陷問題無法解決,又有新一波的沉沒危機,蠢蠢欲動。

威尼斯環保機構主任Michelle Boato:「對威尼斯來說,現在最嚴重的威脅,不是過去Marghera工業區抽地下水,而是如果開採天然氣,恐怕造成10到30公分的地層下陷。」

民間企業20多年來,覬覦威尼斯南部海域天然氣礦藏(Chioggia附近),近年來能源危機,義大利政府極可能通過政策為開採天然氣鬆綁,而威尼斯附近城鎮,早就因為開採天然氣,地層嚴重下陷,專家疾呼,歷史教訓不能漠視。

威尼斯環保機構主任Michelle Boato:「靠亞德里亞海的城市Ravena,從七零年代開採天然氣以來、造成地層下陷一公尺,海灘地帶下陷更超過一公尺,威尼斯的地理環境和Ravena完全一樣。」

這是個古老而迷人的精緻古董,卻瀕臨沉入水中的邊緣。這是一百多年前,法國作家莫泊桑,對威尼斯提出的警告。威尼斯就像面鏡子,反映出人類向大自然爭地、爭資源的結果,百年之內,恐怕變成一座,看不見的城市。

科學顧問:威尼斯資深建築師Crstiano Gasparetto
帕多瓦大學教授Giuseppe Gambolati
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主任 許泰文
行政院國科會補助
大愛新聞 何佳璇 歐宏瑜 義大利報導
2009/06/1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ii37YqGu40&feature=player_embedd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