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4 23:03 聯合報 / 記者鄭維真/台南報導
台南海岸線常見廢棄的牡蠣棚架散落在沙灘上。圖/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提供
長期觀測台南海岸線的晁瑞光表示,黃金海岸南端二仁溪出海口過去淤積嚴重,15年前因安平商港突堤效應,致高雄茄萣海岸侵蝕,後來茄萣做離岸堤保沙,又造成黃金海岸由南往北侵蝕;台南許多海岸面臨侵蝕問題,建議政府將牡蠣養殖浮棚做成牡蠣礁,在近海養殖線作離岸堤,減緩海水沖刷,解決牡蠣浮棚垃圾問題,也省經費。
除了黃金海岸外,晁瑞光指出,台南曾文溪北岸防風林消失、頂頭額汕沙洲到國聖燈塔逐漸往內陸移動,七股潟湖網仔寮沙洲也受嚴重侵蝕,原本在沿海有一處景觀平台,因基座泡在海水中,去年拆除。
晁瑞光認為,西南部沿海每年都有大量廢棄牡蠣養殖浮棚散落沙灘上,數量龐大,破壞景觀,對政府來說要清除乾淨並不容易。
棚架在海上會附著許多生物,若能在近海養殖線將棚架綁成生態浮島,待生態附著到一定程度即會下沉,形成生態礁,不僅不必花大錢營造離岸堤,既能減少海水侵蝕海岸線,還可以解決浮棚帶來的環境問題。
第六河川局副局長郭建宏表示,尊重社大的提議,但生態礁作為離岸堤必須經過評估才能作參考,目前離岸堤施作方式除了與成大專業合作外,也強調以安全為優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