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志偉 葉鎮中 / 採訪報導
每年十到三月,來自中國的垃圾,隨著季風及洋流海漂到金門,寶特瓶、保麗龍、易開罐、漁網、塑膠袋…平均垃圾量有五百公噸。金門縣府斥資四百萬購置全台第一部沙灘自走車來清垃圾,國家公園每年投入五百萬的淨灘費,但垃圾今天清完,明天又漂來,清理工作無止盡。清潔人員苦笑說,過去中共四十七萬顆砲彈沒有打垮金門,如今卻被中國保麗龍打倒。
因為與中國為鄰,對岸任何一條河川的垃圾,出海後會隨著沿岸五公里的潮流,漂流至金門馬祖。金門縣環保局科長黃杏玲拿出一份統計資料說明,金門地區受海漂垃圾危害,民國九十三年總計清理出上千噸的海漂垃圾。雖然縣府持續向環保署、陸委會、中國單位反映,但2013到2014年處理的海漂垃圾量。仍超過四百公噸,這些只是淨灘活動的成果,還不包括人煙罕至的金門海岸地帶。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盧淑妃說,整個海漂垃圾處理,除了岸邊、崖邊,重量輕的還會被風吹到樹林裡面。高低起伏加上每天漲退潮,垃圾撿拾的困難度很大。2014年,金門國家公園爭取到九百萬預算,淨灘招標卻一路碰壁,沒有廠商願意承包,因為工作辛苦,歷經八次流標才順利發包。
根據過往經驗,每年平均五百公噸的海漂垃圾,能資源回收的頂多只有7%,樹枝及木材進行掩埋,其餘九成多的一般垃圾,因為金門沒有焚化爐,只好暫時堆置,等待送回台灣。
海漂垃圾因為清除繁瑣,耗時耗工,金門環保局向國外採購了兩輛自走式沙灘車,花費超過八百萬。有自走沙灘車加入,海堤上的塑膠袋、鋁箔包、廢棄建材、漁網可一掃而空,不過要是遇到保麗龍,依舊沒轍。
金門環保局約僱人員莊宗文指出,中國箱型養殖棄置的保麗龍,吸收了海水,沾有海藻及沙粒,漂到金門,熱熔前必須用人工清洗裁切;熱熔後雖然體積縮小,卻因雜質太多,結晶偏黑品質不佳,難以二次利用,而且保麗龍一年四季不斷漂上岸,數量太多,只能堆置在廢棄軍營等待處理,日積月累成為一座保麗龍山丘。
金門海域環境由國家公園與縣政府共同維護,過去十年,兩單位花在買沙灘車、清理海漂物的經費,超過五千萬,費用由台灣全民買單。但垃圾今天清完 明天又漂來,你丟我撿,海漂清理工作無止盡進行,費用持續追加,有如燒錢的無底洞。
每年一月,隨著東北季風轉強,氣溫下降,來自西伯利亞的「鸕鶿」也飛抵金門渡冬。數以萬計的鸕鶿,讓金門成為賞鳥聖地,許多人往往忽略了,東北季風還為金門帶來了另一項北方特產「中國霾害」。
金門民生路旁有家彩券行,若是當天空氣不良,牆上的LED廣告看板就會秀出「空氣差 、污染指標不良」等字樣,提醒鄉親出門記得戴口罩。彩券行老闆李有忠每天連線環保署的空氣品質監測網,發現金門光是2015年一月,就有十八天處於細懸浮微粒(PM2.5)過高等級,其中有十三天,甚至達到「非常高」、「紫爆」的危險警戒區。
PM2.5是空氣中細懸浮微粒指標,這些細懸浮微粒長程傳輸的污染威力,不容小覷。從路徑圖來看,每年冬季,蒙古的沙塵暴先吹向華北華中重工業污染區,再隨著東北季風南下,從上海撲向台灣,甚至香港。
廣域的空氣污染,因為看不見、摸不著,沒有立即致命危害,民眾不懂得害怕,農民在白茫茫一片的日子裡,照例下田勞作。沒有人警告老農,這樣的跨國污染會引發呼吸道疾病,若有金屬成分降到土裡,更會對農產及地下水造成影響。
金門發展長久以來因為涉及兩岸問題,海漂垃圾、空氣污染、越界捕魚、抽採砂石等問題,始終未能得到解決。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邱垂正助理教授認為,只能透過兩岸協商,簽署環保合作協議,協助對岸解決污染問題,「共謀互利」,金門這座海上公園才有清淨的一天。
問題是,中國有這個意願嗎?
※【中國垃圾 台灣買單】播出時間
3/16(一) 22:00首播 3/21(六) 11:00重播
※ 我們的島播出時間:每週一 10pm,ch13 公共電視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
我們的島官網
我們的島影音中心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
※ 本文同步刊登於「我們的島」部落格